师德标兵:陈清云老师

发布人:宣传部  发布时间:2019-10-15   浏览次数:66

简介: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毕业,2016年来到天华参加工作,现任语言文化学院专业教师

▪ 2017-2018年度“师德标兵”称号获得者

▪ 现担任华章社团指导教师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三毛曾经说过:“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陈清云老师现于我校教授古代汉语、古典文献学和古代文学的课程。之所以选择来到天华,她告诉我们,虽然在其他学校也有相关专业可以选择,但自己还是希望可以从事本专业的教学,而不是笼统地教授大学语文之类的公共课,而天华不仅能满足她这一愿望,更能提供一个良好的学术环境让她在自己本专业的领域中继续深究下去,天华是她梦想的栖息地,也是她梦想的孵化园。

担任教师这份工作一直是陈老师的梦想,她希望通过教学这个过程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她说,这其实给我很大的鼓舞,他们的每一次配合都会让自己更加有自信,更加充满动力。

 

辛勤耕耘教书育人

陈清云老师是2017-2018年度师德标兵的获得者,在交谈中陈老师多次表示自己对这个称号感到受宠若惊,她认为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却并没有做到十分出色,受到认可并没有让她就此安于现状,陈老师表示自己仍需继续努力,在教学中也依然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但她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前行。

谈到教学中的困难,据陈老师笑称,由于她的家乡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陈国,受楚地文化的影响,语言差异性很大,所以自己普通话不是非常标准。尽管有意克制,但还是避免不了自己在上课时讲到激动处会不由自主地加快语速,陈老师认为这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比较难以克服的一件事,同时也是将来需要努力的地方。由此看出,陈老师是一个对自己要求严格的人,她认为作为老师应该博学,通过广博的知识面让课堂更加有活力,更加精彩,学生从课堂上学到的也就更加丰富。

另外,陈老师也一直倾心于国学文化。近期她与许多志同道合的同学们举办了国学活动,成立了华章社团,她的愿望是将更多热爱阅读经典的同学们聚集在一起,互相交流学习。由于社团属于初创阶段,因此陈老师时常要在工作忙碌的情况下抽出时间来发展社团,不辞辛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社团被更多人所了解,推广国学文化,而社团内成员们的主动付出也让她感到十分欣慰。

默默无闻孜孜不倦

杜甫曾写过:“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由于陈老师学习的是古代汉语,内容对他人来说会较为枯燥,但这却磨炼了她的心境,养成了安静低调的性格。在课余时间,陈老师喜欢一个人静静地看书,她告诉我们有些经典的书籍是常读常新,当自己的社会角色发生变化的时候,对这本书的理解与感受也是不同的。陈老师爱好广泛,但忙碌的教学工作经常让她不得不放弃一些爱好,备课、改论文、帮同学们解答疑惑几乎占据了她大部分的时间,陈老师遗憾地表示,春天来临,窗外的花开了也没能有时间去欣赏,喜欢跑步的爱好也因此而被搁置了。

《论语》中颜渊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知识就似一座高峰,耸入云霄,又像一片汪洋,深不见底,陈清云老师即是这样一个追求无止境知识的人,她不畏辛苦,在知识的道路上持续前进,带领着她的学生们攀过一座又一座高山,又跨过一个又一个汪洋,并依然坚持在路上。

  

学生评价:

陈清云老师看起来是小小的身板,但是求知的欲望,促使她成为了博士后,这是一位让我非常敬佩和尊敬的老师。她热爱教育事业,做事认真负责。老师说她从小的梦想就是成为一位教师。对于她来说最开心的事情是教书育人了。通过我对陈老师的了解,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新的认识,陈老师说过:“一个好的教师,不一定以学历为重,第一最重要的是要有师德,第二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第三是为师的耐心,每个孩子的接受能力不同,作为一个老师最重要的是有耐心,静等花开。第四是兴趣,把教师当作一个兴趣,每天的工作都是快乐的。”陈清云老师是我人生的一个标杆。

 ——17汉语言1班张诗敏

经过与陈老师的访谈,让我对教师行业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与其他行业不同,作为一名老师,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爱心,只有真正想学生之所想,才能真正得到学生们的欢迎。当然,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正确的教学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

——17汉语言1班尚驰骋

 

文字撰写:校大学生记者团张晓玥